初秋的遼沈大地
天高云淡、氣爽風清
寬闊的海面上
300多座高約百米的“大風車”
聳立藍天碧海間
巨大的風電機組葉片不停轉動
與云端數據隔空共振
大連莊河市海上風電項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全自動生產線上
軋機轟鳴、機械臂揮舞
機器人閃爍著燈光穿梭其間
涌動著新質生產力的澎湃動能
改造后的老廠房里
游人如織、咖啡飄香
一個個工業符號華麗變身
成為人們追憶過往的精神原鄉
……
觀眾在沈陽紅梅文創園美術館參觀畫展。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當工業的齒輪與數字的浪潮在此交匯
當厚重的歷史與靈動的創新在此共鳴
遼寧
這個“共和國工業長子”
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一場盛會——
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
將于9月5日至8日
在這里啟幕
為什么是遼寧?
讓我們一同尋找答案
1
鋼與鐵:
工業基因里的硬核底氣
新中國第一爐鐵水在這里奔流
第一架噴氣式殲擊機自這里騰空
第一艘萬噸巨輪從這里駛向遠洋
……
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
從這片土地起步
鞍鋼集團鞍鋼股份煉鋼總廠三分廠車間一角。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航母艦載機批量列裝
到高速重軌鋪遍大江南北
從“蛟龍”號下潛深海
到中國機器人驚艷全球
……
新時代的高質量發展
在這里寫下鮮活注腳
遼寧
這片曾挺起共和國工業脊梁的土地
奇跡迭現、英雄輩出
新中國第一根無縫鋼管在鞍鋼誕生,工人們爭相傳看。(資料圖)
“一五”時期
156個重點項目中24個扎根遼寧
彼時
全國17%的原煤、27%的發電、60%的鋼
都產自這片工業熱土
抗美援朝戰爭期間
工人們克服重重困難
在生產線上匯聚起支援前線的“鋼鐵洪流”
大批武器彈藥、軍需物品
從這里送往前線
支援三線建設時
遼寧輸送了大批人才與技術
為建成獨立完整的
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
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只要骨頭不散架
拼命也要建遼化”
20世紀70年代
遼寧建起我國首個大型化纖基地
國產“的確良”從此走進千家萬戶
遼陽石化廠區。(受訪單位供圖)
時光流轉
遼寧的工業脈搏從未停止跳動
如今
憑借雄厚的產業基礎與
堅持不懈的進取創新精神
遼寧正聚焦新一代
信息技術與制造業融合發展
在新一輪產業競爭中
悄然綻放“新工業之花”
2
破與立:
老工業基地的煥新密碼
經歷過轉型陣痛與發展低潮
遼寧人骨子里的韌勁兒卻從未消失
這份“韌”
化作“破”的勇氣與“立”的智慧
讓遼寧錨定航向、破浪前行
面對網絡化、數字化浪潮
遼寧緊扣“數字遼寧 智造強省”戰略
加大智能化改造力度:
推動數據和設備“上云”“上平臺”
開展“機器換人”“設備換芯”升級
建設一批“無人車間”“黑燈工廠”
……
工業互聯網深度融入產業血脈
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
碰撞出耀眼火花
撫順新鋼鐵智造中心。(受訪單位供圖)
得益于數字賦能
今天的遼寧正煥發新生:
傳統制造業觸網騰飛
數字設施拔地而起
智能工廠次第花開
未來產業嶄露頭角
一筆筆書寫著“智能制造”的新故事
2025年上半年
遼寧全省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
同比增長9.2%
截至6月底
累計培育國家級
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62家
占全國的2.5%
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達38戶
8家企業入選國家卓越級智能工廠
64個場景入選“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
……
一組組數據
見證著老工業基地的破繭重生
3
陸與海:
樞紐節點上的開放胸懷
廣袤的遼沈大地上
渤海灣的陣陣濤聲里
藏著遼寧的開放密碼
大連星海灣大橋。新華社記者 龍雷 攝
鋪展中國地圖
遼寧的山川形勝躍然紙上:
“N”形輪廓的大陸海岸線蜿蜒綿長
集沿海、沿邊、沿江于一身
地處環渤海和東北亞中心地帶
是東北唯一的陸海雙重通道
更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節點
停靠在大連港集裝箱碼頭的“地中海斯韋娃”輪。(遼港集團供圖)
海上
港口千帆競發
巨輪靠泊、岸橋伸縮
車船如織的繁忙圖景
是遼寧暢通開放通道的生動寫照
陸上
被譽為“鋼鐵駝隊”的中歐班列
橫跨歐亞大陸
成為遼寧對外開放的重要橋梁
如今
以沈陽、大連為重要樞紐
一個海陸聯運、貫穿南北、橫跨亞歐的
物流網絡已初步形成
2024年,遼寧開行中歐班列892列
總量居東北地區首位、全國第八位
海鐵聯運量167.2萬標箱,位居全國第一
中歐班列(沈陽)集結中心。新華社記者 楊青 攝
今天的遼寧
正以“強樞紐、暢通道、
聚要素、優服務”為方向
全力建設具備全球航運資源配置能力的
東北亞國際航運中心
以及“立足東北、鏈接日韓、
輻射東南亞、貫通歐亞”的
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為對外開放和產業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4
根與脈:
遼沈大地上的精神內核
雄渾硬朗的氣質之外
是遼寧滾燙的人文溫度
沈陽故宮。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這里
你能看到紅山女神的千年微笑
領略萬里長城的巍峨雄姿
瞻仰沈陽故宮的莊嚴規制
品讀“關外三陵”的歲月滄桑
游客在世界文化遺產地九門口水上長城景區游覽。新華社記者 章磊 攝
在這里
你能聆聽東北抗聯的英雄傳奇
抗美援朝的激昂故事
感受勞模工匠的執著堅守
雷鋒精神的悠長回響
人們在撫順雷鋒紀念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在這里
你能體驗老工業基地的轉型脈動
見證它的榮光與新生
這片土地上
既鐫刻著歷史的厚重
也躍動著時代的脈搏
既有頂天立地的豪邁
也有細致入微的溫情
遼寧人樂觀豁達、實在豪爽的性格背后
是對生活的熱愛
更是對這片土地的堅守
游客在遼寧省大連市熊洞街觀看仿生機械巨熊表演。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從重工業基地的轉型升級
到文化創意產業的百花齊放
從科技創新的星火燎原
到百姓生活的日新月異
遼寧人用實干續寫輝煌
用熱情擁抱未來
讓悠久文脈與現代文明交相輝映
讓工業硬實力與文化軟實力相得益彰
5
聚與變:
全球視野下的時代邀約
當前
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
成為推動產業升級的重要引擎
遼寧搏濤逐浪、勇立潮頭
向世界發出邀約
期待與全球行業力量
共繪智能時代新圖景
共譜產業升級新篇章
2025全球工業互聯網大會
以“數啟新章 智造新質”為主題
以“人工智能+”為核心命題
將通過專題交流、核心論壇等活動
搭建高端交流平臺
吸引全球行業精英共謀發展、增進共識
協同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重大問題
為新型工業化注入強勁動力
為全球工業互聯網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當全球的目光聚焦遼寧
看到的不僅是一個老工業基地的轉型樣本
更是一個國家制造業升級的生動縮影
這里有鋼的堅硬、數的靈動
海的包容、人的熱忱
更有擁抱變革的勇氣與底氣
沈陽渾河兩岸風光。新華社記者 李鋼 攝
為什么是遼寧?
我想,你已經找到了答案
9月5日至8日
遼寧邀你
共赴盛會
見證新章
來源:新華網
初審:梁拓元
復審:胡健華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