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旅客在江蘇常州火車站乘車出行。新華社發(陳暐 攝)
□李仕威
夏末秋初,鐵路暑運交出了一份令人矚目的成績單。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暑運期間,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9.43億人次,同比增長4.7%,創歷史同期新高。這組數字的背后,是一場歷時62天、關乎億萬人出行的國家級“大遷徙”,更是中國經濟韌性與蓬勃活力的真實寫照。
活力的背后,是不斷完善的基礎設施。面對學生流、旅游流、探親流多重疊加,鐵路部門科學運用12306大數據,動態優化運行圖。暑運期間,全國鐵路日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11330列,同比增長8%。路網越織越密,選擇越來越多,鐵路發展織密“回家的幸福”,讓“詩與遠方”更觸手可及。
在保障旅客“走得了”的基礎上,鐵路部門創新服務能力,努力讓旅客“走得好”。12306學生票預約購票服務實現常態化,惠及近2000萬學子;部分車站試點“門到站”“站到門”行李服務,讓旅客告別大包小包奔波的煩惱;45個車站實現鐵路與地鐵換乘免安檢,暢通出行“最后一公里”……每一次時刻優化、每一次服務升級、每一次流程改進,都是對“人悅其行”理念最好的詮釋,也讓鐵路出行更有溫度。
人潮涌動的車站和飛馳的列車,是人民對精神文化生活追求的日益增長,也是經濟社會發展活力的直觀體現。這個夏天,特色旅游專列成為一道亮麗風景。親子游列車上,孩子們的歡聲笑語回蕩在車廂;研學游列車里,莘莘學子汲取知識養分;紅色游列車中,旅客們緬懷先烈,傳承紅色基因;康養游列車上,老人們享受著愜意的時光。各類主題列車穿梭于大江南北,將“快旅慢游”變為現實。旺盛的客流進一步激活了沿線旅游、餐飲、住宿等關聯消費場景,“軌道經濟帶”逐漸成為區域發展的新引擎。
隨著國慶、中秋雙節臨近,旅游出行將迎來新一輪高峰。與暑期相比,“雙節”客運流量更集中、文旅需求更旺,交通運輸與服務面臨更大考驗。鐵路部門可借助暑運經驗,加強12306大數據研判,動態增開熱門列車,推廣“候補+智能薦線”服務,提升購票體驗。同時應推動“鐵路+”無縫接駁,擴大地鐵免安檢換乘覆蓋、加密夜間公交,有效破解“到站易、離站難”。此外,還可開設“月圓專列”“非遺主題車廂”等特色服務,結合沿線景點推出聯程票,實現從“站門”到“景區門”的全程便利,讓旅客出行更順暢、更舒心。
當一列列高鐵串聯起城市與鄉村、傳統與現代,當一張張車票承載著詩與遠方、煙火與溫情,當一次次服務升級精準回應民生期盼、提升出行體驗,“流動的中國”正以蓬勃昂揚之姿,駛向更加美好的未來。軌道上奔涌不息的人潮,既是民生福祉的生動寫照,更是經濟活力的澎湃脈動。
來源:紅網時刻
初審:胡健華
復審:梁拓元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