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實現‘十四五’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廣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合力。”志同則心同,心同則力同。“十四五”時期是推動新時代吉林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實現突破、開辟新局的關鍵五年,意義重大、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要把新發展理念轉化為謀劃工作的思路、落實發展任務的舉措,進一步強化政治引領,凝聚思想共識、匯聚振興發展合力。
凝聚思想共識,必須提高黨把方向、謀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要發揮各級黨委(黨組)領導核心作用,健全黨領導經濟社會發展的體制機制,完善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把黨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落到實處。方向涉及根本、關系全局、決定長遠。“把方向”,就是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嚴格遵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一切以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為前提,不斷提高履職盡責的政治性和有效性,履行領導職責,發揮好領導作用。“謀大局”,體現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要善于觀大勢、謀大事,自覺把工作放到大局中去思考、定位、擺布,做到正確認識大局、自覺服從大局。政策體現了執政黨的性質宗旨,是反映治國理政水平的標志,而黨的思想路線是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的基礎。“定政策”,要堅決貫徹黨的思想路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著眼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抓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使政策措施更符合實際、更管用、更有效果。“促改革”,就要求提高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抓改革、促發展、保穩定的水平和能力,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堅持德才兼備、以德為先、任人唯賢,把各級領導班子配優建強,把干部隊伍管好用好,以正確的用人導向引領干事創業導向。同時,要全面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不斷增強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形成推動事業發展的強大力量。
凝聚思想共識,必須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進入新發展階段,需要解決的問題會越來越多樣、越來越復雜,強化政治引領、把人心凝聚起來,增強政治認同、思想認同、情感認同,涵養家國情懷、激發使命擔當,對于實現新的奮斗目標至關重要。為此,需要我們進一步提高領導干部的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和政治執行力相互聯系、相互影響。其中政治執行力是檢驗領導干部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的試金石,沒有過硬的政治判斷力和政治領悟力,就沒有過硬的政治執行力。在工作落實中,政治執行力要體現在以上率下、真抓實干上。對于主要領導干部來說,既要帶領大家一起定好盤子、理清路子、開對方子,還要做到重要任務親自部署、關鍵環節親自把關、落實情況親自督查,全面發揚釘釘子精神,做到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扎穩打向前走。
凝聚思想共識,必須把提升各級干部政治能力作為長期任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干部干好工作所需的各種能力中,政治能力是第一位的。有了過硬的政治能力,才能做到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能‘不畏浮云遮望眼’、‘亂云飛渡仍從容’。”政治能力具有根本性、引領性,是首要能力,決定著其他各種能力的走向和成效。政治能力從來就不是抽象的,而是具體的、實在的。黨中央和省委關心的重大問題、作出的重大決策、展開的重大部署和交辦的重大任務要落實落地,離不開各級干部領會決策意圖、吃透指示精神、結合實際細化措施。未來五年是一個愈進愈難、愈進愈險而又不進則退、非進不可的時期,面臨的挑戰更嚴峻、工作更偉大,需要凝聚思想共識、匯聚發展合力,只有不斷提升各級領導干部的政治能力,使其善于處理各種復雜矛盾、勇于戰勝各種艱難險阻,才能牢牢把握工作主動權,才能把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落到實處,才能進一步促進其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保持對黨絕對忠誠,自覺為黨的事業和人民幸福奉獻終身。要充分調動廣大干部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他們勇于改革創新的自覺性,增強他們主動擔當、積極作為的勇氣,激勵他們更好帶領群眾干事創業。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識是奮進的動力。各級黨組織和廣大干部要在理論武裝中引領共識、在黨的建設中增進共識、在聯系群眾中廣聚共識,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這個大舞臺上,把凝聚共識貫穿于生動實踐的全過程,匯聚起推動吉林振興發展的磅礴力量。與此同時,要認真落實黨中央各項惠民政策,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做到心中有群眾、時刻把群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切實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問題,真正成為群眾的貼心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奮斗目標,要不斷鞏固共同思想政治基礎,加強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畫出最大同心圓,帶領群眾艱苦奮斗、勤勞致富,讓人民群眾心熱起來、行動起來,在新征程上譜寫精彩華章。(作者單位:吉林工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