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四平戰役紀念館已經成為我省重要的紅色教育基地。 本報記者 錢文波 攝
四平,一座在炮火硝煙中誕生的“英雄城”。
從塔子山激戰到三道林子戰斗遺址,從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梨樹指揮部到埋葬了1萬多名烈士的四平革命烈士陵園……這里的每一寸土地上,無不留下氣壯山河的紅色印跡。
2020年7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參觀四平戰役紀念館,重溫崢嶸歲月,緬懷革命先烈。“總書記聽得認真,看得也非常仔細,他對展廳內的文物、圖版、電文都非常感興趣,每到一處都要仔細看一看。”時隔一年,回憶起為習近平總書記講解時的情形,四平戰役紀念館講解員袁源依然激動不已。“臨行前,他勉勵大家,要充分利用好紅色資源,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好、利用好、作用發揮好。”袁源回憶說。
一年來,四平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吉林視察四平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成立四平干部學院理事會,深度挖掘利用四平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地標城市。如今,遍布全城的紅色點位,串聯起一條條微旅行線路,將一段段紅色歷史生動復刻,塑造起四平這座城市的精神氣質。
提煉革命精神 凝聚奮進力量
矗立在英雄廣場的四平戰役紀念館與人民英雄紀念碑遙相輝映,雄偉壯觀。駐足展廳,一段段歷史文字、一張張珍貴圖片、一件件歷史實物,帶著歲月的滄桑映入眼簾。
1946年至1948年,四戰四平,戰況慘烈。面對敵人的機槍大炮,東北民主聯軍戰士們毫不畏懼,他們吶喊,“就是死了,也要用尸體擋住敵人進攻四平的路!”經過兩年時間戰火洗禮,1948年3月,四平城終于回到了人民手中。
7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指出,要用歷史映照現實、遠觀未來,從中國共產黨的百年奮斗中看清楚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弄明白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從而在新的征程上更加堅定、更加自覺地牢記初心使命、開創美好未來。
今年1月以來,四平干部學院理事會史實研究與宣傳推進組牽頭,多次召開由宣傳、文化、黨史、社科聯、地方志、黨校、退役軍人事務局、吉林師大等相關部門和單位參加的研討會,對提煉四戰四平精神內涵進行深入研討。經廣泛征求意見、開展學習討論之后,最終挖掘提煉出“十六字”:聽黨指揮、敢于勝利、植根人民、一往無前。目前,這“十六字”已經充分融入到四平黨史學習教育中,也成為四平干部學院紅色教育體系中的必學一課,激勵著“英雄城”人民為四平高質量發展而奮斗。
深挖紅色點位 樹立精神豐碑
漫步四平街頭,呈現在眼前的,是新時代都市的熱鬧與繁華。
隨車來到西北城郊一處高崗,幾座殘缺的碉堡,一段破敗的戰壕,穿越時空,靜靜訴說著歷史的滄桑。這是三道林子戰斗遺址,在四平保衛戰、四平攻堅戰和四平收復戰中,這里都曾發生過激烈的戰斗。今年,三道林子戰斗遺址被列入四平市紅色重點教學點位,以“浴血奮戰,敢于勝利”為教學主題,通過“現場教學”和“參觀戰壕”兩項教學內容,讓學員們銘記歷史,緬懷先烈,汲取力量。
四平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寧文斌告訴記者,四平統籌全市紅色資源,設立了“12+4”處教學點位。其中,圍繞“四戰四平”確定了12處紅色重點教學點位,分別是:東北民主聯軍四平保衛戰指揮部舊址、塔子山戰斗遺址、三道林子戰斗遺址、四平戰役紀念館、四平烈士陵園、馬仁興銅像廣場、原扶輪小學問恥鐘遺址、遼北省政府遺址、中山堂、陳明仁指揮所(四平昊華廠區內)、氣象局小樓、烈士塔;圍繞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四平確定了4處點位,分別是: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梨樹盧偉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中國黑土地博物館、吉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傳播基地(梨樹二人轉綜合活動中心)。“每個教學點位的教學主題不一樣,解決問題的價值點也不一樣,避免黨性教育課程的同質化。”寧文斌說。
一處處紅色教學點位,散落在四平的四面八方、大街小巷,猶如一座座精神的豐碑,為后人提供永不枯竭的動力源泉。
午后時分,兩支穿著東北民主聯軍服裝的學員隊伍先后到達三道林子戰斗遺址。高擎的旗幟迎風飄揚,鮮艷的紅色在風中獵獵作響,“傳承英雄史再鑄英雄魂”10個大字格外醒目。歷史與現實交織穿插,在三道林子戰斗遺址上交會疊合。此時此刻,英雄的事跡,先烈的精神,汩汩地流淌進他們的心田,化作奮進新時代的力量源泉。“我們一定傳承好紅色革命基因,把培訓成果轉化為奮進的動力,將以更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工作中,堅定理想信念,堅定發展信心,為家鄉的建設奉獻力量。”學員張鐵鋼說。
打造精品課程 凸顯紅色教育品牌
同一時間,四平市委黨校教學樓內,另外一批學員正在參加理論專題培訓。
今年4月,四平市委黨校加掛了四平干部學院牌子,正式開展覆蓋整個四平地區、承接全省、面向全國的四戰四平史學習教育培訓。如何將四平紅色資源轉化為黨史黨性教育的生動教材?凝聚34家成員單位合力,四平干部學院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紅色教育實踐路徑。
——構建“六位一體”課程體系,開發出專題教學、現場教學、訪談教學、體驗教學、情景教學、影像教學等特色課程,目前已開設各類課程89個,基本形成比較完備的課程體系,可實現菜單式教學,數量和質量上能滿足一周以上的培訓需求;
——打造紅色教學培訓師資聯盟,現已建立包括四平市委黨校、省委黨校相關教研部、吉林師范大學相關學院、各縣(市)區委黨校、市黨史辦、戰役紀念館、烈士陵園等10多家單位在內的60多名教師組成的優秀師資庫;
——構建紅色教育基地體系,通過將不同歷史時期、不同地理區位的紅色資源相結合,延長紅色培訓鏈條,豐富紅色培訓內容,拓展紅色培訓空間,拉長教育基地歷史縱深,結合多條旅游線路的開發設計,讓散落在全市的紅色教育資源得到高效、有序利用。
四平干部學院牢牢把握黨性教育核心關鍵,把提高政治覺悟、政治能力貫穿教育培訓全過程,始終堅持紅色立院、特色興院、從嚴治院,堅持為黨立言、為先烈樹碑、為干部補鈣、為黨員鑄魂,已經成為推動四平市紅色文化持續發展的新平臺和打造四平紅色地標城市的有效路徑。目前,四平干部學院已舉辦黨史學習教育培訓班次88期,培訓了8300多人。
七月盛夏,四平的天空澄澈、湛藍。
過去的一年,四平牢記囑托、砥礪前行,深挖共建紅色資源,打造紅色地標城市,凸顯四平紅色文化、紅色教育、紅色旅游名片,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新的趕考路上,四平將繼續以四平干部學院為抓手,推動紅色文化持續發展,奮力書寫四平高質量發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