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省級兩會,是觀察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2022年1月23日上午,政協吉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吉林省進入“兩會時間”。
政協吉林省第十二屆委員會第五次會議開幕。人民網 王海躍攝
“2021年,吉林糧食總產量增長率居全國前十大產糧省第一位;新建高標準農田504萬畝,率先啟動‘黑土糧倉’科技會戰,保護性耕作面積擴大到2875萬畝,規模居全國第一位;率先建設‘吉牛云’大數據平臺,創新運用專項債券、畜禽活體抵押貸款支持肉牛產業發展……”1月24日,在吉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開幕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交出的 2021年農業現代化發展成績單格外亮眼,贏得全場熱烈掌聲。
這片田野充滿希望,這片熱土大有可為。
吉林省地處黃金玉米帶、黃金水稻帶,坐擁享譽世界的黑土帶核心區;吉林山水林田湖草資源豐富,東部大森林、西部大草原、中部大糧倉,發展種植業、畜牧業資源優勢明顯。
如何利用好自然資源優勢,把農業做大做強?
“807.84億斤!” 2021年秋,豐收的喜訊從吉林這個"大糧倉"傳來。近年來,吉林省著力夯實農業基礎,為傳統農業注入科技力量,農業科技的進步和推廣應用,為吉林省糧食生產水平穩步提升提供了較好保障。
梨樹縣全國百萬畝綠色食品原料(玉米)標準化生產基地。人民網 王海躍攝
“要想取得更大突破,就要在保護黑土地的同時,打好種業翻身仗。”談到如何在黑土地上筑牢“大糧倉”,吉林省政協常委李啟云信心滿滿。
“種業是系統工程,要積極發展吉林省的配套裝備產業,推進種業向多元化發展。”
“打造基于農業和食品的產業互聯網集成化共享平臺。”
“建立吉林省種業人才培養體系,打造一流的種業人才隊伍。”
……
代表委員們群策群力,集思廣益,為吉林省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探索現代農業發展道路提供了新思路。
在穩住糧食總產量的前提下,為了加快發展現代化農業,吉林給自己出了一道“加試題”:深入實施“秸稈變肉”工程,讓吉林現代農業發展步子更穩,沖勁更足。
去年,吉林省出臺《關于實施“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的意見》,明確提出到2025年,培育一批肉牛養殖大縣,建設100個肉牛養殖大鎮、1000個專業村、1萬個養殖大戶,全省肉牛養殖規模力爭達到1000萬頭,肉牛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500億元,飼料化利用秸稈2400萬噸,占秸稈總量的60%。
長春城開農投綠色循環肉牛產業示范園區養殖的肉牛。人民網 王海躍攝
向著千億級目標沖刺,全省上下“干勁十足”。隨后,組建了由省長任組長的肉牛工程領導小組,“牛十條”“牛專班”等一系列政策舉措相繼而來。
一年過去了,“加試題”完成得怎么樣?“開工建設肉牛產業化項目54個,肉牛飼養量達到580.7萬頭。”喜人的數字令人備受鼓舞。
新形勢下,如何做大做強肉牛產業?代表委員們紛紛亮出了“金點子”。
吉林省政協常委呂愛輝認為,肉牛產業是一個中軸產業,上連種植業,下連加工業,并對第三產業有顯著的輻射帶動作用。應當提高肉牛總量、提升肉牛質量及牛肉的附加值,加強三產聯動,促進肉牛產業加速發展。
時代出卷,人民問卷。兩會之上,吉林鏗鏘答卷!
站在新起點,吉林省確定了“啟動實施‘千億斤糧’生產工程,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8600萬畝以上;推動‘東黃、西紅、中改良’三個肉牛產業集群建設,抓好‘吉牛’餐食品牌和業態建設”的目標。筑牢“大糧倉”,打造“大肉庫”,既要用好白山松水間的自然資源,還要留住黑土地的勃勃生機,更要力爭為現代農業發展立標“打樣兒”。
深入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堅決扛穩國家糧食安全重任;讓“四個蹄子”追趕“四個輪子”,加快把“秸稈變肉”暨千萬頭肉牛建設工程打造成富民強省的標志性工程……積蓄發展新動能,描畫金色“大糧倉”,吉林正在奮力書寫耕耘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