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歡快而至,居民百姓喜笑顏開。
春節具有重要的文化內涵,傳承的是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
新春納福是百姓對春節最大的期盼。
義和社區舉辦了迎新春書畫筆會,居民們寫福字來祝福新年。
社區里,人們歡聚一堂。大家一起包餃子,共同賀新年。
昌信小區里,王淑紅和老伴兒為服務居民忙里忙外,老兩口兒得到了大家的支持和信任。王淑紅表示,社區就是居民的家,想要在“家”里舒心安心,就是要大家一起努力。(本版圖片均為吉林日報記者吳茗攝)
大紅燈籠高高掛,火紅對聯貼起來,大家一起包餃子,歡歡喜喜過大年……虎年新春歡快而至,長春市各街道社區張燈結彩,活動連連。在社區大家庭里,居民百姓感受到了濃濃的年味兒。在一片歡天喜地中,一個個鏡頭、一幕幕場景道出了人們生活的美滿和對新春的愿景。
鏡頭一
社區就是咱的家 快樂生活靠大家
“嘟嘟——,過年啦,大家一起歡歡喜喜過大年嘍!”大清早,隨著一聲清脆響亮的哨子聲響起,昌信小區居民自治小組的組員們紛紛走出家門,聚集到了居民樓前。吹哨子的是居民自治小組的“帶頭人”王淑紅,今年76歲的她身兼多職:樓棟長、關工委秘書長、居民代表、文藝團隊策劃等等,由于德才兼備贏得了居民們的信任與支持,大家都親切地稱呼她“王姨”。“過年啦,咱把小區好好裝扮一下,往樹上掛點燈籠吧!”王姨一邊說著一邊把準備好的紅燈籠發給大家。接過燈籠,組員們三三兩兩有說有笑地忙碌起來。
有活動就吹哨,是王淑紅發起的,也是昌信小區眾所周知的“活動信號”。冬天下雪,哨子一起,大家拿起掃雪工具就下樓;夏天炎熱,大家聞哨而動,一起為花花樹樹澆水施肥;有事商議,哨子一吹,組員們拿著記事本來到議事亭;聯歡會前,哨聲頻頻,文藝隊練快板排歌舞,為居民帶來一個個精彩節目……
說起社區的快樂生活,王姨打開了話匣子。王淑紅和老伴兒退休后,從榆樹來到長春投奔在這里工作的女兒。起初,兒女還擔心老兩口不適應這兒的生活,沒想到老兩口在社區里發揮余熱,一邊熱情洋溢服務居民,一邊以其所長建設社區,平日里老兩口還上老年大學,學了各種技藝又成立了居民文藝隊,豐富大家的社區生活。用王姨的話說,社區就是居民的家,要想在“家”里過得舒心,過得快樂,就要“一家人”一起建設社區,共同享受生活。
“老王,你看看鍋里的肘子烀好沒?”家住園丁花園小區的呂秀芝這幾天忙了起來。醬豬蹄、烀肘子、燉肉……年夜飯的食材一一準備妥當。雖然在杭州工作的兒子回不來過年,但老兩口依然準備了不少年貨。呂秀芝告訴記者,她已經約好了鄰居一起過年。“她們也都是孩子回不來,自己在家過年。我們一合計,干脆幾家湊一起過年,還熱鬧!”
“以前住村里,一過年那可熱鬧了,殺年豬的時候,村里人都來湊熱鬧。那時候東家有事西家幫,村鄰之間處得跟親戚一樣。自從來到市里,住進了樓里,就找不著以前那種感覺了。這兩年社區活動多了,鄰里之間熟絡起來,走動也多了,我還處了好幾個老姐妹。”呂秀芝告訴記者,現在社區舉辦的各種活動越來越多,不僅豐富了居民生活,還拉進了鄰里感情。
“你看,我們小區的過年氣氛可喜慶了!一排排的紅燈籠和小彩燈,社區還為居民準備了新春福袋,我們這兒的租戶里聾啞兒童多,這些家庭大都貧困,社區為了讓孩子們在春節前能穿上新衣服,聯合了愛心組織一起為孩子們量身定制了衣服,這兩天還給這些困境家庭發放了慰問品,點點滴滴的關愛不僅溫暖了受助人的心,也溫暖著所有居民的心。”呂秀芝說,居民是小家,社區是“大家”,小家有事“大家”幫,在這個社區生活,越來越舒心。
對于呂秀芝來說,今年春節格外高興,曾經她和老伴兒只是這個小區的租戶,本打算住一陣子就到回遷房住,如今老兩口在這住出了感情,就在小區里買了房子定居下來。“鄰居們說,除夕的年夜飯就是喬遷宴,大家一起迎新春,一起祝福新生活。”
鏡頭二
哪有需要哪里去 志愿服務過年忙
“這餃子餡是豬肉芹菜的,王世杰大娘最喜歡吃這個餡了。”過年了,永昌街道劉建軍敬老愛心志愿者聯合會也跟著忙起來,一大早志愿者們就聚在一起,為義和社區的低保戶王世杰老人包餃子。不一會兒餃子出鍋了,大家端著冒著熱氣的餃子來到老人家里,貼福字、貼窗花、貼春聯、布置屋子,王大娘笑得合不攏嘴。
“虎年來了,我跟兒子也迎來了新生活,感謝社區,感謝這些志愿者孩子們!”77歲的王世杰老人是義和社區的低保戶,自己身體不好,兒子還因病失去了自理能力。由于房屋年久失修,家里很破舊。了解到這種情況后,劉健軍帶領黨員志愿者來到老人家里開展了“舊屋換新”行動。掃地、擦玻璃、修水龍頭、安燈泡、刮大白、貼壁紙……大半天的時間,整個房間頓時敞亮了,煥然一新。王大娘興奮地看看這兒、瞧瞧那兒,掩飾不住喜悅的心情:“以前都是混日子,能過一天算一天,現在可不同了,我得好好享受幸福生活。”
年根兒正是理發店生意紅火的時候,但劉健軍卻忙著給社區里的老人免費理發。幾天前,劉健軍還領著3名志愿者走進某軍隊離職干部休養所,為老首長及家屬開展志愿服務。在休養所活動室里,志愿者一邊為老首長理發、染發,一邊與老首長聊天,當得知為他們理發的是“中國好人”、吉林省優秀志愿者標兵劉健軍的時候,老首長們肅然起敬,豎起大拇指,爭相與劉健軍合影,同時還表示,如果有機會在身體允許的情況下,也要加入到志愿者的隊伍中,繼續發揮余熱,為黨和人民再做點事兒。
和劉健軍一樣,惠民社區李記大廚菜館的店主隋彥軍也是社區里出了名的熱心腸。他對接了15戶貧困居民,每逢年節,他總會為這些貧困居民送去米、面、油等生活必需品。居住在豐順街的殘疾人高大哥,生活半自理,一直由父母照顧,幾年前父母先后離世,他的生活陷入了困境。隋彥軍得知后,帶著一些生活用品來看他,通過攀談知道,對于高大哥來說,做飯都是一件困難的事情。“以后你每天的飯我做好了給你送來”,自此以后,隋彥軍每天中午都會把熱氣騰騰的飯菜送到高大哥家里。無論店里如何忙,無論刮風還是下雨,為了那一句簡單的承諾,幾年來隋彥軍的免費送餐從未間斷。
鏡頭三
歡天喜地迎新春 濃情年味兒滿社區
一場金婚紀念活動拉開了榮光街道民豐社區喜迎新春的序幕,轄區里7對金婚夫婦來到了活動現場,歡聚一堂,各自講述著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活動中,在7對金婚老人不知情的情況下,社區工作人員為老人播放了子女們為他們精心錄制的視頻,聽著孩子們祝福的話語,老人們流下了感動的淚水。
今年82歲的王海龍大爺和老伴兒是7對金婚老人之一。他告訴記者,他和老伴兒剛住進晨宇小區時挺不安心,但這兩年社區的變化太大了,尤其是為老服務這方面。不僅網格長經常入戶了解老年居民需求,社區里愛老敬老助老的風氣也更濃了,而且從生活環境到居民的精神面貌都有了轉變。“我們小區打造幸福院,說到做到,現在的社區還真成了居民的幸福院。”
民豐社區書記陳曦告訴記者,晨宇小區老年人居多,她曾經看到一個大爺,由于老伴兒腿腳不利索,坐著輪椅,但是大爺又想帶老伴兒出去兜風,他就騎個小三輪車,后面拉著老伴兒在小區里遛彎兒。這種幸福滿滿的畫面深深觸動了陳曦,她就想著要打造一個幸福院。但怎么才能把這些人攏在一起呢?那就得多搞一些有意義的活動,讓居民發自內心地為這個大家庭出力。功夫不負有心人,如今的晨宇小區讓居民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幸福感。
為了迎接新年的到來,高新區雙德街道吉大社區精心設計開展了一系列內容豐富、精彩紛呈的文化活動和公益課堂,讓居民平平安安、快快樂樂過大年。
針對青少年兒童和家長們的實際需求,吉大社區引進多家社會組織,開設“課后小時光”、全腦開發、魔方、紛極閱讀、機器人搭建、街舞、手工DIY、親子互動融合等公益課程,累計參與人數達600余人。來參加活動的崔子瀚家長在朋友圈曬出了孩子參加社區活動的照片,并配文說:“感謝我們的社區組織豐富多彩的各項課程和活動,一直以來孩子們的周末都是快樂而充實的,家長也省去帶孩子各處奔波上課的辛苦。”
針對轄區中老年人,社區開設了美妝、小視頻制作、珠編、面點、茶藝等課程。讓大家學會化妝技巧,用最美姿態點亮生活;學會運用短視頻記錄生活中的“精彩瞬間”;用一粒粒珠子編出美好生活。參加小視頻課的85歲老人曾金宏表示:“我平時愛好體育和文藝,通過課程讓我增加了新的知識,交到了新的朋友,讓我能快快樂樂地度過晚年生活,感謝社區安排的活動。”居民李恩娟、周利夫婦則表示:“課程內容我們基本都學會了,以后出去旅游的時候,我們也能錄個小視頻跟孩子們‘秀’一下,希望我們社區好活動越辦越多,我們好能再有學習的機會。”
社區通過服務“一老一小”,還帶動了越來越多的志愿者參與到社區建設和服務中,有的家長向社區捐贈了圖書、有的認領了居民的微心愿……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導孩子,為他們樹立好的榜樣。
為了弘揚書法傳統文化,營造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吉大社區還舉辦了“妙筆書春聯,送福百姓家”活動,邀請吉大社區書畫院的老師們現場書寫春聯,居民們現場挑選自己喜歡的春聯,把濃濃的年味和美好祝福帶回家。
對于堅守在消防大隊的官兵來說,每逢佳節倍思親。杏花邨社區黨委聯合黨建聯盟單位長春消防特勤一站共同舉辦了迎新春主題活動。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居民黨員和消防員們紛紛投入到包餃子的行列中,個別年輕消防員還是第一次包餃子,居民阿姨主動當起了老師,手把手示范指導,帶著消防員們一起包餃子。不一會兒,餃子包好了,大家都說自己包的餃子好看,歡聲笑語中,年的味道彌散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