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0日凌晨,一陣電話鈴聲把長春市寬城區委編辦科長袁甜從睡夢中叫醒。正在負責管控小區工作的袁甜,受寬城區委組織部委派,緊急奔赴隔離賓館擔任隔離站站長。主管隔離站全面工作,這對32歲的袁甜而言,是挑戰,更是一種信任。
“來到隔離賓館崗位后,我很快適應了工作,提升硬件保障,創新組織架構,嚴格制度建設,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袁甜說,“硬件方面嚴格區分‘三區兩通道’設置,實現三區各自封閉,在寬城區委區政府的支持下,我們實現了監控設備全覆蓋,有效提高了監管質量,保障了管理‘無死角’、監督‘不留白’,確保被隔離人員的安全。”
“在隔離賓館工作前期,寬城區疫情防控社會面管理壓力大,整個隔離點服務團隊為11人,除區委區政府派遣志愿者外,主要來自于通化縣支援醫護工作者及教育系統志愿者,面對人力資源少、承接任務重的挑戰,我努力盤活有限的人力資源,提高工作質量,按照工作內容分為綜合協調組、后勤保障組、消殺組、人文關懷組等8個專項組。”袁甜對記者說。
隔離點首批接收的是長春某大學的67名女大學生,如何保障她們一日三餐,生活起居,身體健康?袁甜在隔離點組建起了臨時黨支部和4個臨時團支部,通過工作人員引導,讓同學們開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監督模式。餐飲方面,袁甜在保障同學們營養均衡的同時,按照不同地域飲食習慣進行調整。“為了符合年輕人飲食喜好及營養需要,我溝通賓館定期制作烤大蝦、炸雞柳、雞蛋糕等符合年輕人口味的菜式,讓學生們吃起來更有胃口。在我們隔離站有12名少數民族孩子,會按照她們的飲食習慣,每天都派送特定的餐食。”袁甜說。隔離期滿當天,隔離站會特別為同學們做頓餃子。
為了緩解同學們在隔離期間枯燥的生活,袁甜組織了同學們參與線上互動,讓大家以樂觀心態面對隔離生活。通過“開啟你的明辨性思維”主題講座、“我的隔離生活”Vlog大賽和防疫知識競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記錄隔離期間同學們想說的心里話,展示同學們各種才藝和運動瞬間,充分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和向上意識,抒發內心的情懷。除此之外,她們還不定期組織開展“你來唱我來接”“你畫我猜”“詩詞接龍”等趣味活動,豐富同學們的隔離生活,舒緩情緒。
一份水餃,一份情誼。同學們離開后,當袁甜回到房間清掃時,被她們留下的一句句感謝的話語所感動。袁甜說,讓她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少數民族同學寫的字條:“當每天拿到飯,看到飯盒上面標注著我的房間號時,我就無比激動,當然更多的是感恩,這意味著你們得花更多時間專門做幾道我們能吃的菜,在這背后更多的是你們對我們少數民族習俗的尊重和你們的辛苦,您真是我們的好大姐。”
話短情長,字里行間寫滿感謝之意……在一線防疫工作中雖然辛苦,但袁甜的內心是暖暖的。“一方面覺得我們的努力得到了認可,另一方面為同學們有一顆感恩的心而欣慰。”送走了這批大學生后,袁甜的工作仍未停止,第二批隔離觀察人員正在有序地辦理入住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