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姥姥”其實一點也不老。1973年出生的她是呼倫貝爾援吉醫療隊的隊員,來自于內蒙古林業總醫院,主要承擔支援吉林市的感控工作。之所以叫她“李姥姥”,是因為她對隊員照顧事無巨細:對隊員生活關心、愛護;對隊員防護提醒把關不厭其煩、苦口婆心……
“李姥姥”叫李忠艷,2020年新冠疫情發生后,她多次奮戰在抗疫一線,積累了豐富的疫情防控經驗。此次支援吉林市前夕,愛人因左側肢體感覺障礙正在住院治療。接到援助任務時,李忠艷很矛盾,既放心不下住院的愛人,又想沖上一線,治病救人。
開明的愛人看出了李忠艷的心思。“現在吉林疫情挺嚴重的,正是需要你的時候,去吧!我的病你放心,朋友們會照顧好我的。”就這樣,帶著牽掛與不舍,帶著責任和使命,李忠艷隨同醫療隊來到了抗疫“戰場”。
身兼感控要職,李忠艷深知責任重大,一刻也不敢松懈。3月14日晚上到達吉林市后,她先是安排隊員對各自駐地環境進行消殺,隨后組織大家進行防護服穿脫練習,一遍一遍不厭其煩地進行指導,直至隊員穿脫標準、規范。緊接著,又帶領隊員規劃醫院到駐地往返流程,設置外出服消毒間。
在進入第四方艙醫院病區后,李忠艷實地考察布局、流程,與感控組一起規范清潔區、一二脫區及污染區感控工作。每次隊員進艙前,她都要認真地檢查每個人的防護情況,總是在大家防護好后自己才穿。每次脫的時候也要到一脫區監督和幫助大家規范脫卸,直到其他人離開病區,她才離開。用李忠艷的話說,“我要看著你們穿好了我再進去,也要等你們都脫完了我才能安心離開,要保護好你們,爭取讓咱們每一個人都平平安安回家。”
除了監督隊員穿脫防護服和不斷地更新完善工作流程,李忠艷每天都要深入病區,監督醫護人員防護、病區消殺、醫療廢物處理等感控工作,而且提出切合實際的指導建議和意見,如醫療廢物的消毒捆扎和清運注意事項;拖布應分區使用;開窗通風;患者通道入口的后側方艙教室是死角,巡視要重點關注,避免不良事件發生;病區內走路盡量避開地板接縫處,降低靴套破損風險……
當知道一位臥床病人要出院時,李忠艷又“仗著”自己身高力大,二話不說進入病區,將病人抱上輪椅安全護送到出口。為此,還抻了腰。
“李姥姥”在工作中“嘮叨”,在生活中也給予隊員們無微不至的照顧,主動承擔隊員生活起居、物資申請、領取和發放,經常是覺得需要某個物品時,她已經申請到位并開始發放了。隊員們戲稱,隊里有了“李姥姥”,大家生活不用愁。
“李姥姥”還是個熱心腸,一名隊員出現腹瀉無法上崗,她立馬替班,哪怕剛剛下了一個下午4點到晚上8點的班次,凌晨3點依舊起來精神飽滿地奔赴醫院;在病區大批量采集核酸時,護理人員不足,她又毫不猶豫地說“我去”。隊員們有什么事都愛和“李姥姥”說,她也把每個人的事記在心上,哪個人在病區工作的不開心了、哪個人家里有什么事了、哪個人馬上過生日了,她就像一個“家長”關心著每個人,讓隊員感受到了溫暖。
工作之余,李忠艷惦記愛人的病情,偶爾會抽出時間和家人視頻,但往往還沒聊上幾句,就睡著了。
扛責在肩,勇挑重擔,同心戰疫,“李姥姥”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一名醫務人員的奉獻精神,飽含深情地把醫者本色留在江城這片沃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