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的遼源,遠山近水和綠野壟畝層層疊疊,鄉村產業錯落有致、布局有序,火熱的鄉間勞動場景溢滿田脈,黛瓦白墻,排排村舍,勾勒出美麗鄉村新畫卷。
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根本。黨的十九大以來,遼源把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以全面綠色轉型為引領,全力推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新活力,打造產業發展新引擎,立足資源優勢,培育特色產業,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農村新型經營主體
滋養鄉村振興“新”活力
鄉村振興戰略實施以來,遼源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如雨后春筍般快速發展,并帶動越來越多的農民從“小生產”走向“大市場”。
東遼縣凌云鄉華宇家庭農場,因“循環養殖”聲名遠播。走進農場,角落種植花草,庭院栽種葫蘆、葡萄,到處呈現出鳥語花香的景色,蚯蚓養殖區、養豬、養牛區域相繼進入視野,別有洞天。
于華就是這個農場的主人。幾年前,她自我摸索蚯蚓養殖項目,開啟了自繁自育養牛、牛糞養蚯蚓、蚯蚓喂雞、雞生有機蛋、蚯蚓糞做有機肥,改良土壤,增加作物產量,形成循環鏈條。如今,于華精心打造的家庭農場成了市級科普農家院,前來學習參觀的人絡繹不絕。
于華說:“這種循環經濟能被更多人認可、借鑒,我非常高興,現在我這里可以作為一個載體,為更多有致富夢想的農民提供學習提升機會。”
循環養殖鏈,讓昔日掩鼻而過的地方成了人人羨慕、流連忘返的網紅打卡地。環境好了,景色美了,人氣上來了,農場的蚯蚓干、蚯蚓蛋等產品銷售額節節上升,供不應求。于華真切感受到了鄉村振興帶來的機遇與收獲。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經營主體,在遼源市也得到了充分發展,而其中黨支部領辦合作社更是異軍突起。
走進遼源市龍山區壽山鎮永治村,遠遠望見村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的林果基地,林木間、村道旁,果實綴滿枝頭,果木蔥郁,山花爛漫。游客穿梭棧道,或采摘或拍照,滿眼綠色,樂在其中。
永治村黨支部書記蔣衛陽說,為帶領村民增收致富,2016年,經過多方考察,村里決定率先發展大櫻桃產業。大棚里,電子監測設備實時顯示著溫度、濕度等數據,農戶們像是照顧“寶貝”一樣侍弄這些櫻桃樹。以前種地靠天吃飯,現在加入合作社后,參與大棚種植櫻桃收入十分可觀,日子越過越有奔頭。
蔣衛陽高興地告訴記者:“大櫻桃剛上市的時候,能賣到百元一斤,這還供不應求。”
櫻桃大棚還解決了村里的剩余勞動力問題,讓一些村民在家門口就有了穩定的收入。
旗幟引領方向,產業闊步前行。這幾年,永治村黨支部帶領村民積極謀劃種植結構調整,發展特色近郊旅游業,打造龍山美麗鄉村品牌。如今,永治村已建起集果蔬采摘、花海觀賞、廣場公園為一體的田園綜合體,村集體還帶領大伙搞起果樹、中藥材等特色農業種植,讓農民從土地里挖出了“金疙瘩”。
近年來,遼源市積極培育壯大各類新型經營主體,加快構建以農戶家庭經營為基礎、合作與聯合為紐帶、社會化服務為支撐的立體式復合型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不斷發展,成為遼源市鄉村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
特色農業產業
打造鄉村振興“新”引擎
烈日下的東豐經濟開發區,規模宏大的東豐·國際梅花鹿產業創投園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該項目占地面積53萬平方米,總投資26億元,共分三期實施,計劃2024年全部建成。
東豐縣素以“神州鹿苑”聞名于世,加快推進梅花鹿產業高質量發展是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需要,是推進遼源市農業農村現代化、增強區域競爭實力的需要。
據了解,該創投園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梅花鹿產業“雙核”發展戰略,搶抓“醫藥健康產業走廊”新契機,構建基地在鄉村、加工服務在城鎮的梅花鹿產業發展新格局,未來將實現梅花鹿產業基地和產業鏈“雙升級”,唱響“東豐梅花鹿”世界地理標志品牌,助力吉林省千億級梅花鹿產業集群發展。
目前,創投園已聘請11位國家級梅花鹿行業專家組建專家服務團隊,15戶企業正式簽約入駐。預計到年末,全縣鹿茸產量將達到500噸,實現涉鹿產值79億元,“創業有鹿”“振興有鹿”,為養殖戶鋪就了“養殖路”和“致富路”。待項目全部建成后,可帶動全縣梅花鹿存欄量達到60萬只,實現年產值100億元。
除了梅花鹿產業,東豐縣還有“亞洲松籽產業第一鄉”和“國際果仁進出口貿易基地”兩張“新名片”。
舉目已是千山綠,宜趁東風揚帆起。在東豐縣三合鄉,占地面積50萬平方米的中國·東豐松籽產業園拔地而起。目前一期項目已建設完成,19家企業正式簽約入駐,年可實現產值7億元,帶動就業1000余人。待項目全部達產后,年可實現產值20億元,進出口貿易總額15億元,稅金4200萬元,可帶動發展紅松果林15萬畝,帶動就業5000余人。
生態“顏值”變成經濟“價值”,綠水青山變成農民致富“靠山”。屆時,東豐縣這兩張“新名片”將越擦越亮。
遼源市將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牛鼻子”,牢牢抓住這一主線謀劃發展路徑,積極拓展特色農業產業新空間,跨界配置農業與現代產業要素深度交叉融合,形成“農業+”多業態發展態勢。
同時,遼源堅持把發展優勢特色產業作為鄉村振興的基礎和關鍵,通過延伸產業鏈條、拓展產業功能、挖掘多元價值,構建起基地在村、加工在鎮、服務在縣、增收在民的產業發展新格局。
推動“雙升級”培育增長極
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走進東豐縣大興鎮,一幅多彩秀麗的稻田畫伴著陣陣稻香綿延向遠。“中國風”民宿依山傍水,嵌入綠油油的稻田,鹿鳴呦呦,此起彼伏……
位于東豐縣大興鎮的六禾現代農業田園綜合體,建設之初即在循環、有機、設施、訂單、特色、休閑等“六個農業”融合發展理念上下足功夫,還對19戶民居進行特色民宿改造,建有食用菌和蔬菜大棚99棟,鹿舍93棟,常年安置就業500余人。
作為高效農業集聚區、現代農業先行區,通過全力開發田園意境、農耕體驗等特色項目,建設起田園牧歌式綜合體,實現了生產、生活、生態、生意“四生”共贏。
看東豐縣大陽鎮鑫盛農業農光互補生態示范園區,又是一番景象。這里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與高科技大棚有機結合,獲譽“光伏小鎮”,并成為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的地標式樣板。
園區中的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寬敞整潔,空氣清新,分區種植,井然有序。這處“農光互補”標準化農業生態示范區,立足光伏農業園區綜合體的優勢,目前已經打造成集旅游觀光、休閑采摘、生態農業田園綜合體、羊肚菌全產業鏈生產基地為一體的景區式農業綜合體,全年可實現收益650萬元。
截至目前,全鎮建設20兆瓦光伏電站1座,分布式電站24座,總裝機容量494千瓦,200余戶農房屋頂安裝太陽能板。依托光伏農業科技大棚及電站項目,大陽鎮采取“企業主導、政府扶持”的方式打造具有特色的太陽能小鎮,以光伏產業帶動經濟社會發展,逐步形成能源節約型城鎮。
推動產業基地、產業鏈“雙升級”,以基地擴規升級促進產業增量發展,遼源市在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果中增后勁、挖潛力,激活鄉村振興“新”動能。
如今,遼源特色產業和肉牛產業基地發展到20個,實現產值36億元,增長20%。農特產品加工實現產值93.81億元,增長18.5%。此外,通過強化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三園”驅動,促進農林、農水、農文、農旅“四維”融合,建設了一批集循環農業、創意農業、農事體驗于一體的田園綜合體。
鄉村天地闊,振興正當時。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提出,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用新藍圖開啟征程,用新作為開創未來,勤勞質樸、向美而行的遼源人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正在奮力譜寫吉林鄉村振興遼源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