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古樹,是一段歷史的見證,一株名木,是一種文化的記錄。古樹名木是珍貴的歷史遺產,保護好古樹名木,就是保護生態環境和物種資源,更是保護百姓的“鄉愁”。
近年來,延邊州嚴格落實古樹名木保護管理措施,在全面保護、傳承文化上下功夫,創新做好古樹名木保護工作,共同守護穿越古今的“綠色記憶”。
在吉林省G331沿邊開放旅游大通道的龍井市三合鎮邊境線上,11棵飽覽歲月的黃楊古樹靜靜佇立。古樹枝干粗壯、樹葉繁茂,來自8省的11名志愿者因古樹生情,圍古樹而建,古樹咖啡驛站,因此誕生。
眼下,古樹咖啡驛站儼然成為G331吉林段的網紅打卡地,通過采取“古樹+生態+文旅”模式,不僅提升了公眾保護意識、融入大文旅發展格局,還實現生態保護、文化傳承與經濟效益的協同共贏,讓11棵古樹成為G331的旅游新名片。
在和龍林業有限公司荒溝林場轄區的吉林甑峰嶺自然保護區內,“2800年紫杉王”生長于此,與長白山脈交相輝映。該保護區植被繁茂,具有典型的長白山植物區系特征,受海拔影響,針葉林、針闊葉混交林、闊葉林由高向低梯次分布,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東北紅豆杉的重要分布區。據2012年北華大學樹齡鑒定專家組確定,這棵位于荒溝林場樹齡最大的紫杉古樹胸徑達1.85米,樹高20米,年齡約為2800年,堪稱中國“最大”紫杉王。紫杉又名東北紅豆杉,是紅豆杉科第三紀孑遺的珍貴瀕危樹種,屬國家一級保護物種,不僅是珍稀的藥用植物也是園林、庭院綠化、美化的佳品,是目前最珍貴稀有的高檔綠化樹種。
同樣,在琿春市新安街道迎春社區的大果榆,樹齡367年,胸徑147厘米,早在2018年被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中國林學會命名為“最美大果榆”。琿春市按照“打造宜居環境,服務人民群眾”的原則,投資修建了“古榆游園”,將大果榆列入重點保護樹種,拆除了樹周的違規建筑,并修建了圍欄,為大果榆營造了良好的生長環境。如今,迎春社區居民愛護樹木的意識愈發濃厚,大家自覺擔任起“護樹員”,對破壞樹木的行為及時制止并舉報。
今年以來,延邊州對古樹名木實施全域覆蓋的“一樹一檔”管理模式,統一編號并全部掛牌保護,通過實地勘察與數據錄入相結合的方式,動態監測古樹名木的數量、分布及生長狀況,高質量完成全國古樹名木智慧管理系統年度數據更新工作,確保數據實時性與準確性。截至目前,延邊州共有以松、柏、榆、櫟、楊柳等為代表的古樹4385株(吉林長白山森工集團經營范圍內4280株)、名木1株,形成了覆蓋廣泛的古樹名木資源數據庫。
延邊州將日常養護與搶救復壯相結合,針對不同樹齡、樹種及生長狀態制訂個性化管護方案,累計爭取專項資金100萬元,完成17株古樹名木的搶救復壯工作,通過土壤改良、病蟲害防治、支撐加固等專業措施,有效改善古樹生長環境。
與此同時,延邊州創新探索古樹名木保護與鄉村振興、文旅融合的發展路徑,通過建設古樹小微公園,編制《長白華蓋——延邊古(奇)樹集萃》宣傳冊,制作《悠悠古樹韻綿綿故鄉情》宣傳視頻,舉辦“古樹攝影大賽”“古樹文化節”活動,提升公眾保護意識,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生態文化。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張偉國 張琰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