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紅石砬子山間小路,林木茂盛,靜謐清涼。記者沿著當年東北抗聯將士走過的蜿蜒山路前行,腳下的枯枝落葉沙沙作響。途中,一個布滿青苔的石臼赫然映入眼簾。
“這是當年抗聯將士們加工糧食的重要工具,見證了他們在極端困境下的不屈精神。”紅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考古隊隊員譚曉明說。那時候,戰士們就靠這石臼一點點磨碎玉米,有時連玉米都少得可憐,只能磨些野菜根,拌著雪水吃下去。
“這飽經風霜雨雪的石臼,如今成為解讀抗聯密營生活的生動密碼,讓人們重溫那段深埋泥土卻永不被遺忘的壯烈歷史?!?/p>
深入山區,營房基址、地窨子、戰壕等抗聯遺址漸次呈現。據了解,在紅石砬子山脈及周邊發現東北抗聯相關遺跡3300余處,形成了以八家溝、二趟溝等為核心的龐大東北抗聯遺址群,是目前國內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抗聯遺址群。小姚家溝目前構建了相對完整的展示參觀系統,三維建模復原后的遺跡,配合著語音講解,真實再現了東北抗聯密營的特點以及抗聯戰士們的生產生活樣貌,使這里成為吉林省紅色教育的“實景課堂”。
紅色基因的延續,革命精神的灌注,讓磐石這片土地永葆接續奮斗、砥礪前行的內在動力。
為了民族解放,楊靖宇將軍在林海雪原中英勇奮戰、殊死抗敵。而今,他的曾孫馬鋮明選擇到磐石工作,投身于鄉村振興、紅色旅游等事業中?!霸诩t石砬子抗日根據地遺址,我經常聽到游客自發高唱抗聯歌曲,當年曾祖父帶領抗聯戰士們浴血奮戰的場景仿佛就在眼前。”作為烈士后代,馬鋮明工作之余,經常走進學校、社區等地宣講紅色故事,讓東北抗聯精神在新時代綻放光芒。
為走好新時代革命老區振興發展之路,近年來,磐石以“紅色引領、綠色賦能、高質量發展”為理念,不斷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看今日之磐石,街巷整潔、煙火升騰,新風新貌令人振奮,處處展露出生機,時時孕育著希望。
走進磐石建龍鋼鐵有限公司智造中心,巨大的電子屏幕上實時跳動著各項生產數據,整個生產線的運行狀況一目了然?!拔覀儗⑸a數據匯聚起來,完成了對多個崗位的集中控制,實現了智能化管理?!睋摴竟こ淘O備處應用開發室主任辛宏波介紹,通過推進大數據系統與智能制造應用,企業員工協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目前,企業已實現發電、水系統、原料等工序的協同工作。傳統產業插上數字翅膀后,正迸發出新的活力。
硝煙已逝,精神永存。革命先輩拋頭顱、灑熱血的這片土地上,東北抗聯精神生生不息。它承載著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與使命,跨越時空,成為砥礪我們艱苦奮斗、積極進取的重要思想根基,也為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提供精神支撐。
從密林中的紅色遺址,到企業的創新轉型,再到年輕干部的使命擔當,磐石,這座英雄城市,正以昂揚的姿態,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闊步前行。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趙夢卓 王藝博
初審:劉晗
復審:馬萍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