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近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更新內容,小幅上調今明兩年世界經濟增長預期。
報告預計,2025年和2026年世界經濟將分別增長3%和3.1%,較今年4月的預測值分別上調了0.2和0.1個百分點。
在關稅的陰影下,這一調整似乎給世界經濟帶來一抹亮色,但IMF的態度難言樂觀。
報告同時警告,受美國關稅可能反彈、地緣政治緊張和財政赤字擴大等因素影響,世界經濟仍面臨重大風險,貿易緊張態勢仍在損害世界經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網截圖
“在不確定性中保持脆弱韌性”
在談及上調增長預期的原因時,IMF報告稱,這是由于今年以來,全球基于對美國加征關稅的預期,經濟活動提前“加速”,以及當前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低于4月發出的威脅。但即便如此,最新數據仍低于年初預測的3.3%的世界經濟增長率。
總體而言,IMF強調,全球經濟增長前景仍傾向于下行。
首先,有效關稅稅率的反彈可能會導致經濟增長放緩。隨著額外關稅的最后期限臨近,實質性、永久性的關稅協議并沒有取得進展,不確定性的增加可能會開始對經濟活動產生更大的壓力。
其次,地緣政治緊張局勢也可能擾亂全球供應鏈,推高大宗商品的價格。
最后,更大的財政赤字或更高的風險規避,可能會提高全球長期利率水平,并收緊全球金融狀況。再加上對全球經濟和市場碎片化的擔憂,可能會重新引發金融市場的波動。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網截圖
從上述原因中,不難看出IMF為何將這份報告標題定為“在不確定性中保持脆弱韌性”,而“脆弱韌性”的表述也充分體現出這一國際組織在研判全球經濟運行態勢時的“五味雜陳”。
《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報告封面截圖
關于如何化解這些風險?IMF給出的答案還是減少不確定性:全球經濟需要清晰、透明和可預測的規則,尤其是在貿易領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官網截圖
“這就像往全球經濟的車輪上扔沙子”
IMF強調,各經濟體務實合作至關重要,應致力于減少貿易和投資壁壘。但時至今日,世界經濟最大的不確定性來源,也就是美國挑起的關稅戰并沒有出現絲毫收手的跡象。
有外媒指出,從歐盟到日本,美國的這些貿易伙伴都在屈從于美國,這或許給美國一種“勝利”的錯覺。但事實上,美國當前的進口關稅已創下數十年來的新高,關稅未來很可能將導致依賴進口的美國企業和商品價格上漲。
美國華盛頓公平增長中心進行的一項最新研究發現,特朗普政府的關稅可能會沖擊美國制造業,使美國工廠成本最高增加4.5%。從長期看,關稅最終或將拖累美國的經濟效率。
該中心分析指出,特朗普在試圖向公眾推銷其關稅政策時可能面臨挑戰,因為關稅政策不能只為了證明自身的談判風格能讓其他國家讓步,關稅政策是否成功最終取決于普通美國人是否變得更加富裕,以及工廠城鎮是否能夠復蘇。而經濟學家認為,特朗普的共和黨政府不太可能通過關稅來實現這一目標。
美聯社報道截圖
以美國汽車制造業為例,美國政府對進口汽車加征的25%關稅于4月3日生效。據美國汽車研究中心數據,這一關稅政策將導致美國主要汽車制造商的成本增加1077億美元。
7月22日,美國通用汽車公司發布的今年二季度業績報告顯示,由于關稅導致當季損失11億美元,該公司二季度凈利潤同比暴跌35.4%。通用汽車預計,受多重關稅影響,公司今年將損失40億至50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報道截圖
另一家美國汽車行業巨頭斯泰蘭蒂斯7月29日則表示,美國關稅政策將使該公司在 2025 年損失約17 億美元。而早在汽車關稅生效后不久,斯泰蘭蒂斯就已宣布裁撤其五家美國工廠的900名員工,以節約成本。
路透社報道截圖
顯然,關稅不僅沒有創造就業,還導致美國車企成本增高,利潤壓縮。
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美國政府一直以來都以降低貿易赤字作為其提高關稅的理由,卻忽略了造成這些赤字的根本原因是其國內政策。
古蘭沙:“美國擔心其外部赤字,即貿易赤字。但我們的評估是,已經實施的關稅和貿易政策實際上大幅減少這些赤字的可能性非常小。因為對美國來說,其國內政策是造成這些赤字的原因之一,其中最主要的是財政政策,其財政政策帶來去年6%-7%的公共赤字。隨著‘大而美’法案的通過,這一赤字水平還將繼續維持。而解決外部赤字的主要方式不是通過提高關稅,這就像往全球經濟的車輪上扔沙子,讓每個人都變得更糟,(但并不能解決自身問題)。”
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圖自IMF官網)
素材來源丨環球資訊廣播《環球深觀察》
來源: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初審:梁拓元
復審:胡健華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