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樹市棚膜經濟以蔬菜種植為主導,通過規模化、產業化發展,成為當地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支柱產業。
“九臺貢米”備受消費者青睞。
德惠稻漁種養產業成為富民的“綠色引擎”。
雙陽汽車輕量化產業園內,鋁鑄鍛自動化生產線。
農安縣建設的太平池旅游度假區正成為市民旅游好去處。
2024年,長春縣域經濟總量從1618.9億元增長至1840億元,實現百億躍升。
2025年上半年,全市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實現784.4億元,同比增長6.1%,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4個百分點。僅半年時間,長春縣域經濟再次交出優異答卷,為全市經濟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這份成績單的背后,是長春6個縣(市)區迎難而上、奮力攻堅的擔當與作為,更是其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的生動寫照。
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現高質量發展,基礎在縣域、潛力在縣域,希望也在縣域。
基于此,2024年,長春召開縣域高質量發展大會,出臺一系列支持政策,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推動縣域經濟提質增效。在政策紅利的帶動下,全市縣域經濟呈現強勁發展態勢,地區生產總值等核心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較全市平均水平高出1個百分點以上,展現出強勁的發展韌性和增長活力。
以往成績卓然,今年前景可期。
今年上半年,長春市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聽取吉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匯報時的重要講話精神,圍繞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穩增量、挖潛力,全力推動縣域“跑出加速度”。
看支撐:
產業是縣域經濟的核心支柱
長春縣域經濟實現增長破百億的成績,持續做強主導產業是關鍵路徑之一。
年初以來,長春把發展農產品加工業擺在突出位置,錨定千億級發展目標,加快推動梅花鹿、肉牛、肉雞、生豬、玉米加工、優質大米等七大優勢產業發展。上半年,全市農產品加工業規上產值實現434.8億元,同比增長6.1%,比全市平均水平(2.0%)高4.1個百分點。
提起長春雙陽區梅花鹿產業,可謂是家喻戶曉,今年雙陽區產業發展再添亮點。汽車輕量化產業作為全區主導產業之一得到政府高度重視。從項目審批的一站式辦理,到國家扶持政策的精準落地,再到企業發展的營商環境建設等,雙陽區政府為企業提供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務。上半年,汽車輕量化產業規上產值實現20.7億元,同比增長29.4%,分別比全市和縣域高27.4和28個百分點。
觀察長春縣域經濟發展路線圖不難發現,“王牌產業”壯大的同時,長春6個縣(市)區又發掘培育醫藥康養、新能源、循環經濟等新產業,努力實現“兩條腿走路”,甚至是“多條腿走路”。通過集聚技術、人才、資金等創新要素,培育有引領性、有競爭力的主導產業。
產業支撐,項目為王,也是長春壯大縣域經濟的不二法門。今年全市縣域計劃開復工5000萬元以上項目471個,其中新建項目265個、比2024年增加42個。總投資101億元的德惠大唐二熱“退城進郊”項目、總投資57.8億元的公主嶺肉牛良種繁育產業園項目、總投資50億元的農安增量配電網項目等重大項目加快推進建設。
產業依靠肥沃的土壤孕育。今年,榆樹市堅持“項目為王、招商為要、服務為本”理念,聚焦區域優勢產業,采取專班招商、以商招商等模式,大力開展“走出去、請進來”精準招商活動,積極對接國內重點央企、國企和民企,洽談推進重點項目進程,同時圍繞簽約的重點項目,采取專班包保機制,積極推進項目快速落地建設。計劃投資10億元的山東翔龍集團120萬噸“施可豐”品牌肥料項目,從洽談到土地摘牌僅用46天,創造了招商引資“榆樹新速度”。
榆樹市的成果僅是長春6個縣(市)區奮力招商的一個縮影。
據統計,上半年,全市縣域板塊新簽約5000萬元以上項目155個,省外簽約項目合同引資額288.7億元,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54.4%、101.3%,均高于城區和開發區。
一組組令人振奮的數據、一個個踏實的腳印,展現出縣域經濟強勁動力和充沛活力。
找突破:
差異化是縣域提升的重要路徑
長春市專門出臺了《支持縣域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指導各縣域依托資源稟賦,差異化打造一批經濟強鎮、產業強鎮。
至此,縣域經濟再迎發展新高度。
上半年,長春縣域經濟發展可圈可點,農安縣合隆鎮、公主嶺市范家屯鎮首次入圍“全國2025鎮域經濟500強”,成為東北三省2025年僅有的2個經濟強鎮,實現了吉林省“零”的突破。
好成績從何而來?回頭看《支持縣域新型城鎮化高質量發展若干舉措》,每一項措施都有針對性,每一個行動都著眼于解決問題,每一項工作都務求實效。
長春明確各縣市區發展定位、功能定位,引導各地實施差異化發展,推動九臺、雙陽建設市域新城區;支持公主嶺、德惠建設市域副中心;支持榆樹、農安打造縣域突破新支點。
補齊縣域城建領域短板,通過統籌布局縣域城建項目、加快提升小城鎮綜合承載能力、積極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完善農村公路建設等,全面構建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相適應的基礎設施體系。
聚焦提升城市發展內涵、城鎮住房品質、完善住房保障體系等內容。重點支持縣域創建國家文明城、衛生城,推廣城市設計和5G基站等智慧化改造。
在縣域重大項目建設、縣域提檔升級、補齊服務業短板、新能源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等方面給予重點支持。
……
目標明確,步履堅定有力,行動一拍緊似一拍。
農安縣合隆鎮構建了“三主三輔”產業體系,現代智能裝備制造、農畜產品精深加工、新能源三大主導產業與醫藥健康、食品工業、建材家居產業協同發展。旺旺食品、華能熱電、路通軌道等900余家企業扎根于此,這其中不乏世界500強、國內500強企業,形成了強大的產業集群效應。
公主嶺市范家屯鎮利用區位優勢,深耕汽車零部件產業,目前入駐企業達202家,其中為一汽集團配套的零部件企業193家,產品涉及600多個品種、3000多個規格型號,除一汽集團外,還為北汽集團、上汽集團及奇瑞公司等主機廠配套,部分產品銷往美國、日本及中東地區,已經發展為名副其實的“中國汽車零部件制造基地”。
立足本地特色,以縣城為核心抓手,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推動興業、強縣、富民一體發展,長春各縣域有行動、更有收獲。
強驅動:
特色是縣域發展的關鍵引擎
種植萬壽菊,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今年上半年,長春縣域堅持特色發展、放大自身優勢,形成“一縣一業”的產業格局,激活縣域經濟內生動力。
在創特色過程中,長春市立足資源稟賦,深入挖掘鄉土資源,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特色產業,全力做好“土特產”大文章。
農安縣把萬壽菊種植作為調整農業結構、促進農民增收的特色產業,圍繞“擴規模、提質量、保增收”,通過“統一供苗、統一種植、統一收購”的管理模式,依托萬壽菊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庭院經濟,既拓寬農民增收致富新渠道,又美化了農村環境,全力做強“花產業”,激活“花經濟”。2025年,打造“萬壽菊特色產業示范村”44個,萬壽菊種植規模從2024年的8000萬株增長至1億株,總產值達到3億元,帶動超1萬人實現就業增收。
德惠市通過打造樣板、做精服務、做優品牌等有效手段,大力發展稻漁綜合種養產業,“穩糧、促漁、增效、增收、生態”取得顯著成效。全市擁有稻漁綜合種養省級示范區2個、市級示范區3個、縣級示范基地5個,成功培育岔路口鎮蟹稻家、菜園子鎮吉德園等13個“領軍型”漁業科技示范主體,預計年產河蟹60萬斤,稻田魚200萬斤,綜合收益有望突破1億元。
九臺區全力打造“九臺貢米”區域名片。發布了《九臺貢米品牌品質管理實施規范》,實現種植、加工、溯源全流程標準化;依托中化(吉林)集團認證綠色大米7萬畝;應用“三戳一碼”(地理戳、時間戳、品質戳、溯源碼)溯源系統,保障品質可追溯;以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為平臺,在松花江流域、飲馬河流域建設了4個“九臺貢米”品種篩選基地,對11個品種進行嚴格篩選,推動“貢米產業”向規模化發展。九臺貢米成功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榮譽。
事實證明,一個縣域發展得好,必然對各類發展要素有獨特的吸引力;一個縣域發展得不盡如人意,往往也正是因為缺乏這種吸引力。而這種吸引力其實就來源于特色,但它不會憑空產生,需要在實踐中創造。
風正揚帆,征途如虹。在清晰的路徑指引下,在有力的政策舉措支撐下,當下,長春6個縣(市)區以“干在實處、走在前列”的果敢擔當,越“跑”越有力,越“跑”越堅定。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