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8月17日訊(記者王偉)今天,在長春農博會2號展館,由省婦聯等五部門聯合舉辦的“吉林巧姐”手工制作大賽暨“吉巧好物”文創市集人頭攢動。300余件工藝精湛的手工制品、50余個琳瑯滿目的銷售攤位、趣味十足的手工體驗區,與流動直播間里“云端”涌動的點贊刷屏,共同勾勒出一幅巾幗創業的活力畫卷。
在“吉巧好物”展示區,由魚皮拼接而成的“福祿”引得觀眾嘖嘖稱奇。“魚皮畫制作要經過選魚、去皮、防腐、定型等多道工序,具有很高的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查干湖魚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徐毳介紹。展臺上,滿族剪紙的紅色紋樣躍動如火焰,草編包散發著玉米葉的清香,非遺盤扣化作現代飾品……這些兼具傳統底蘊與時尚審美的作品,盡顯吉林女性的靈慧巧思與灼灼匠心。其中,納入“吉巧好物”名錄的“吉·巧”“吉·珍”“吉·食”“吉·美”四大系列150余件產品首次亮相,即獲采購商青睞。
“這款人參娃娃掛件賣爆了,已經補了三次貨了!”長春市毛毛手工坊負責人毛玉鳳一邊手指翻飛地演示著鉤織技法,一邊熱情地向游客介紹。“吉巧好物”銷售區內熱鬧非凡,來自“吉巧好物”產品供應基地、巾幗手工基地、巾幗農產品基地、美麗工坊的展商們紛紛支起展臺,烏拉草坐墊、艾草香囊等產品吸引游客爭相購買。“參展這幾天,各類鉤織產品賣得都很好,還接到了一筆大訂單!最讓我驚喜的是,不少姐妹特意找來,想學習鉤織技藝創業。”毛玉鳳告訴記者,省女企業家協會、省現代農業發展婦女促進會等多家協會來到現場洽談合作,讓“小手工”對接“大市場”。
“媽媽,我做的雪球像不像真的?”體驗區內,孩子們正用毛絨材料制作吉林特色“冰雪文創”。波點彩繪、參仔鉤織等互動項目前排起長隊,就連銀發奶奶們也興致勃勃學起手工纏花。省婦聯組織的公益體驗活動中,“愛心媽媽”們與結對兒童“沉浸式”體驗手工制作魅力。
在“吉巧好物”流動直播間,“巾話筒”主播與巾幗電商帶頭人輪番登場,將線下的手作精品與熱鬧場景搬至鏡頭前,同步推介“吉巧好物”,為產品銷售開辟新路徑。直播過程中,線上觀眾熱情高漲,屏幕內外火熱聯動。
多年來,省婦聯將深入實施“吉林巧姐”手工制作項目作為促進婦女創業就業的重要抓手,通過政策支持、帶頭人培育、技能培訓、賽事引領、展銷平臺賦能等,全力推動項目產業化發展,“吉林巧姐”手工制作主體規模不斷壯大,全省共建立“吉林巧姐”手工基地85個,累計帶動10萬名婦女實現居家靈活就業。
從指尖技藝到致富產業,從田間地頭走向廣闊市場,一根根絲線編織夢想,一片片草葉訴說鄉愁。她們以巧手守護非遺根脈,用創新點亮生活之美,讓吉林故事在飛針走線間流淌,在鄉村振興的畫卷上繡出絢爛篇章。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