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慶祝中華全國總工會成立100周年暨全國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吉林省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吉寶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面對榮譽,李吉寶感慨道:“這份榮譽屬于全體吉通人,是我們堅持創新突圍、勇攀產業高峰的見證。”
從瀕臨破產的地方機械廠到跨國公司,從傳統制造企業到全球領先的汽車輕量化研發基地,李吉寶帶領吉林通用走出了一條“以創新破局、以智造立身”的奮進之路。
時針回撥至1995年,彼時的吉林通用機械廠在市場經濟轉型中舉步維艱。面對設備陳舊、技術落后的困境,時任廠長李吉寶立下“為吉通奉獻最后一滴血”的誓言,帶領職工晝夜奮戰,僅用三年便實現扭虧為盈。2006年,吉通再陷危機,已在省直機關任職的他毅然辭去公職,重返車間重啟改革征程。
2010年,李吉寶以敏銳的全球視野鎖定汽車輕量化發展趨勢,將改制后的吉通發展方向錨定高端汽車零部件產業鏈。他啟動“走出去”戰略,率團隊遠赴德國考察鋁鍛技術,先后在德法兩國收購企業并在長春建立了合資公司,引進國際先進鋁鍛生產線,通過“引進、模仿、消化、吸收、提高、創造”,走出了一條“以海外并購促中國制造”的發展道路。這一戰略不僅使產品質價比優勢顯著,更推動產能持續擴大,全球競爭力穩步提升。
“引進不是終點,創新才是出路。”2015年,李吉寶在慕尼黑設立研發中心,組建中德聯合研發團隊,與奧迪、寶馬等主機廠同步開發零部件。通過技術攻關,順利完成鋁鍛、鋁鑄及鋁鑄鍛毛坯技術的國產化布局,徹底扭轉了中國企業在產業鏈中的“跟跑代工”被動局面。
技術升級與產品迭代使公司獲得了世界各大主機廠的高度認可:德國大眾、奧迪、寶馬將吉林通用列為戰略合作伙伴,美國通用、克萊斯勒等企業也將其納入潛在合作名單。僅鋁毛坯資源開發一項,便直接帶動產值增長超億元。
在長春市雙陽區,占地500萬平方米的吉通產業園正如火如荼建設中。“這座總投資350億元的智能園區,將集聚智能裝備、工業機器人等高端產業。”李吉寶介紹,園區預計2035年末全面建成后,可實現制造業年產能1000億元、銷售收入800億元,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零部件研發與生產基地。
在智慧制造理念驅動下,車間內已實現“機器換人”的產業革新:數控車間通過桁架式機器人集群實現全自動作業;鍛造沖壓車間由智能系統操控設備聯動,將原本百人規模的傳統車間升級為只需原班人馬卻能創造三倍產值的智能單元。目前全廠已部署200余個機器人崗位,將工人從高溫、高危作業環境中徹底解放。
“軟件是工業的未來。”監控室內零星的操作人員印證著李吉寶的判斷。在智慧工廠體系下,質量檢測、設備維護等環節均由數字系統精準把控——車間電腦實時判斷產品質量、預判設備維保周期,智能系統同步協調數十臺設備作業節奏,確保生產流程嚴絲合縫。
如今,在廠區的現代化廠房中,鋁鍛、鋁鑄、鋁鑄鍛三大工藝構建了完整的產業鏈,輕量化零部件覆蓋整車核心環節。當年并購的德法企業已成為技術反哺的跳板,與奧迪、寶馬同步研發的零部件更彰顯了產業升級成果。李吉寶強調。2015年以來,公司自主研發制造的450臺數控加工中心、130條自動化生產線和100臺工業機器人不僅降低了人力成本、提升了產品質量,更培育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裝備制造產業。
“制造業沒有捷徑,唯有把每個細節做到極致。”65歲的李吉寶仍保持著每天巡廠的習慣。從車間地坪耐磨涂層到機床散熱孔角度,從員工技能矩陣圖到質量管控的全流程追溯,他以匠人之心努力夯實中國智造的根基。
站在榮譽的新起點,李吉寶目光堅定:“我們要把‘中國制造’的智慧方案寫進世界汽車工業史。這條路雖遠,行則必至!”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葉爽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