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東北抗日聯合軍,創造出聯合軍的第一路軍;乒乓的沖鋒殺敵繳械聲,那就是革命勝利的鐵證!”
9月2日,吉林省賓館報告廳,伴隨著開場舞《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軍歌》鏗鏘有力的舞姿,“薪火吉林紅”2025年吉林省百場紅色故事宣講拉開帷幕。
首場宣講活動以“抗戰老兵”的視角作為情感主線,通過“老兵與小兵”的跨時空對話、歷史音頻重現、情景還原等多元方式,將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和新時代發展串聯成一條清晰的紅色脈絡,現場觀眾在視聽體驗中穿越歷史時空,深刻感悟吉林大地上的革命精神與英雄情懷。
“我是東北抗聯的一名普通戰士,在長達十四年的抗日斗爭中,我們與敵人周旋、牽制,有力地支援了國內抗日戰爭和國際反法西斯戰爭。”在“老兵與小兵”的對話串聯中,7位宣講人以不同身份“接力”講述了7個極具吉林特色的紅色故事,共同繪就了一幅紅色基因代代相傳的生動畫卷。
《將軍的口琴》以楊靖宇將軍生前所用口琴為線索,揭開了這位鋼鐵英雄內心深處的柔情一面。為了呈現最佳效果,該故事的講述者、四平戰役紀念館宣教部主任王璐前后花了四五個月時間練習吹奏口琴。“口琴雖小,卻是將軍與戰士之間情感的紐帶。在極端惡劣的環境里,琴音和歌聲成為他們堅定信念、彼此激勵的精神火炬。”
《滿門忠烈王鳳閣》勾勒出抗日名將王鳳閣全家挺身御侮、慷慨赴死的英雄圖景。那句在通化玉皇山上發出的“人心不死,國必不能亡!”至今仍振聾發聵,蕩氣回腸。《戰地小百靈金錦女》以少年英雄金錦女的真實經歷,折射出吉林人民在抗戰中頑強不屈的民族氣節;《一錘定音保臨江》再現了解放戰爭時期革命前輩在關鍵時刻果敢決策的戰略智慧;《誰是最可愛的人》傳遞出新時代青少年對先烈的深切緬懷與精神繼承;《追光人》深情詮釋了“兩彈一星”元勛王大珩扎根吉林、科技報國的崇高理想;《胸有大我,至誠報國》則讓“時代楷模”黃大年至誠報國、矢志科研的事跡再次震撼全場。
當抗聯英雄趙一曼的扮演者,偽滿皇宮博物院講解科科長王漫講出那句“敵人用盡了酷刑,可我趙一曼骨頭硬得很!想從我嘴里套出半個字?沒門!”時,渾身充滿了力量,讓觀眾切身感受到了英雄的堅貞。
現場觀眾、省人民檢察院法官助理方聰難掩激動:“這場紅色宣講太震撼了!讓我對‘不忘初心’四個字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活動尾聲,“山河無恙,煙火尋常”“你曾苦過我的甜”的歌聲溫柔而堅定,全體宣講員與參演演員們緩步上臺。《如愿》的旋律既是對革命先烈的深情告慰,也是對新時代吉林發展的美好期許。觀眾耿女士眼泛淚光:“今天的宣講,讓我覺得那些英雄并未走遠,他們依然在我們心中,指引著我們前行。”
來源:吉林日報·彩練新聞
作者:記者 郭悅
初審:馬萍
復審:劉晗
終審:張宇